76年我当铁道兵,连部负责测绘修建南疆铁路,如今退休金领九千多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铁道兵的岁月

"你还记得那年在罗布泊测绘时的事吗?"战友聚会上,老王端着茶杯问我。

我放下筷子,目光投向窗外呼啸而过的高铁。那是一段将永远铭记于心的岁月。

1976年的春天,我和两千多名热血青年一同踏上了开赴西北的列车。刚从技校毕业的我,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,选择成为一名铁道兵。

"新兵同志们,南疆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。我们的使命,就是在这片荒原上修建一条贯通东西的钢铁大动脉!"指导员张明的话至今回响在耳边。

我被分到技术二连李德山班长的测绘小组。李班长是个东北汉子,不善言辞但心细如发。

"小刘,测绘工作看似简单,但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"这是他教给我的第一课。

南疆的环境远比想象中艰苦。白天烈日炙烤,温度常年维持在四十度以上;夜晚寒风刺骨,我们只能挤在一起取暖。最难熬的是缺水,一盆水要反复使用:先洗脸,再刷牙,最后浇菜地。

记得有次我偷偷倒掉洗脸水,被李班长发现。他二话不说,让我跟着运水车跑了一整天。

"在这片土地上,水比生命更宝贵。"从那以后,我再也不敢浪费一滴水。

测绘工作危险重重。有次遭遇沙尘暴,李班长把唯一的防风镜给了我,自己却被沙子刮伤了眼睛。

"师傅,你太傻了。"我守在他病床前说。

"傻什么傻,保护好你这个技术骨干,就是保护工程。"他笑着说。

枯燥的工作中,我们也有自己的乐趣。晚上,战友们会围坐在一起唱歌、讲故事。我和几个战友组建了个小乐队,用废铁皮做乐器,在篝火旁演奏。

测绘任务常常让我们深入无人区。为了获取精确数据,我们攀过悬崖,趟过河流,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小时。

1977年底,我被评为"优秀测绘兵"。当天晚上,我给家里写信:"爸妈,您们的儿子为国家做贡献了!"

然而父亲的回信却让我心情复杂:"儿啊,村里人说你是去做苦力,白白浪费青春..."

我立即写了封长信回复:"等铁路修通那天,我请他们坐火车来看看我们创造的奇迹!"

1979年,我遇见了我的妻子小王。她是随军医生,刚从医学院毕业。那天我因高原反应去看病,是她接诊。

"你必须休息三天。"她严肃地说。

"工地忙,哪有时间休息?"

"你是想休息三天,还是因病提前退伍?"

就这样,我认识了这位倔强的姑娘。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总找借口去医院,就为多看她一眼。

我们的感情在一次意外中升温。那天我从桥墩摔下来,是她一路护送我回医院,亲自照顾。

"为什么选择来这么艰苦的地方?"养伤时我问她。

"我想去最需要医生的地方。我爸是省医院主任,给我安排好了工作,但我选择来这里。"她眼中闪着光芒。

1980年春,我们在工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。没有花车,没有豪华酒席,只有战友们的祝福和一张盖着连队印章的结婚证。

婚后不久,小王怀孕了。因为营养不良,出现早期先兆流产。医生建议她回省城休养。

"等铁路通了,我第一个去接你们!"送她上火车时我说。

谁知这一别就是大半年。期间,岳父母通过关系想调我回省城,但我选择留下来。

1981年夏天,儿子出生了,取名"铁山"。三个月后,小王带着孩子回到了工地。

"这里才是我的家。"她坚定地说。

1983年,南疆铁路主体工程竣工。看着第一列试验列车驶过,所有人都落泪了。

"小刘,咱们的青春没白费!"李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。

通车后,组织上保送我去铁道学院深造。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铁道部,参与了多条铁路线的规划设计。

如今退休了,每月领着九千多的退休金。儿子成了高铁工程师,妻子也从医院退休,过着安逸的生活。

每年八一建军节,我都会约几个老战友聚会。虽然都已白发苍苍,但谈起往事,眼中依然闪着光。

"知道吗?你们当年测绘的地方,现在开通了直达欧洲的货运专线。"战友老张说。

我笑着点头:"知道,铁山参与了设计工作。"

告别时,远处一列高铁呼啸而过。我望着那一片灯火,想起了年轻时顶着风沙测量的日子。

青春易逝,奋斗无悔。那些在荒漠中挥洒的汗水,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,那条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铁路,早已融入血脉,成为生命中最闪亮的印记。如今的南疆铁路已成为"一带一路"上的重要通道,日通车量突破百对。

几代铁路人的接力奋斗,把当年的单线铁路建设成了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。这是我们献给祖国最珍贵的礼物,也是对那个奋斗年代最好的致敬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